正月初五牛日:东南西北中,路路遇财神。

正月初五俗称“破五”,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,也称“忌针节”。从除夕至初五为春节,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,但到了初五,上述禁忌都打破了,有“破五”之称。 正月初五,称为“破五”的另一个传说是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,并令她“见破即归”,人们为了避穷神,于是把这天称为“破五”。唐代诗人姚合在《晦日送穷三首》中写道:年年到此时,沥酒拜街中。万户千门看,无人不送穷。在农村一直保留着这一天祭财神的习俗。
“破五”吃饺子,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、幸福的寓意。按讲究,这一天的饺子馅儿一定要自己剁,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掉,预示着来年一切都顺利。清晨起来,家家户户放鞭炮,尤其放“二踢脚”被称作“崩穷”,把“晦气”“穷气”从家中崩走。人们忌讳这一天串亲访友,说是走亲友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。这一天,各家各户还都会搞一次大扫除,清除节日期间积攒的垃圾,清洗脏衣服,以全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天。
“迎财神”也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。正月初五旧说为“财神生日”。据《古禾杂识》记载:“初四日午后接灶,至夜则接路头,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,中堂陈设水果、粉团、鱼肉等物,并有路头饭、路头汤,鄙俚之至。“路头”即民间所说的“五路财神”。民国时,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,灯烛辉煌,盛设供坛,接“财神”,并蜂拥去财神庙“换元宝”。初五,各商店开始照常营业,并摆见神酒。凡被邀吃酒的店员即为继续雇佣者。接财神陋俗,解放后本已消失,近年,初四夜初五清晨,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烟火,寓“接财神”之意,有的则在门上张贴神像。(摘自《新闻晨报》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